關於電視維修

2022-07-30

#63978;不足 1 米,液晶顯示器主要表現出

構成液晶電視面板的液晶分子比液晶顯示器面板的要大,因為液晶顯示器在使用的時候,人們與顯示器距離不足 1 米,液晶顯示器主要表現出一些很微小的細節,所以構成的液晶分子要小一些,這樣的面板造價也更昂貴,而液晶電視面板主要是表現整個畫面,對很細小的地方要求不高,使用大分子的液晶還可以降低成本。液晶電視面板在成像方面優化比較大,液晶電視主要表現整個圖像,所以要獲得好的成像效果,在成像處理上比液晶顯示器面板強。另外液晶電視的內部採用了功能強大、容量更大的數字處理電路,真實還原了圖像的本來面貌和色彩。液晶顯示器面板亮度一般是 300 流明左右,而液晶電視面板都是 500 流明左右,其次對比度也不一樣,現在主流的液晶電視可達到 10000:1 以上或是更高的對比,而液晶顯示器則只有 700:1 或 800: 1。(二) 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維修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角度不同液晶顯示器一般不用考慮可視角度問題,但液晶電視修理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視角度,目前液晶電視的可視角度達到了 170 度。可視角度小,在較大的角度觀看時畫面就會失色,對比度和顏色表現都很差,這樣的液晶電視不適合家庭使用。廣視角技術不僅關係到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還直接影響到了液晶面板的時間、亮度等其他性能參數。9目前,液晶電視主流的廣視角技術有:IPS 技術,利用空間厚度、摩擦強度、橫向電場驅動的改變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轉角;PVA 技術、MVA 技術、CPA 技術原理基本類似,利用液晶分子的雙向傾斜以大幅度縮短響應時間,改變液晶分子配向讓視角更為寬廣;OCB 技術,則是光補償雙折射的方法,減少了加電狀態下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ExtraView 技術,增加了瀏覽角度;現代的 FFS技術,使用了透明的 ITO 電極讓透光率提高。這些技術雖然是以改善視角為主,但響應時間的縮短、色澤的表現、對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這些技術之中。現在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視角度都達到了 170 度,已經不會對從不同角度觀看造成影響,還有一些超廣角的產品達到 178 度。

 


台灣與韓國許多產品處於競爭狀態,對台灣出口產業產生劇烈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為 DRAM 和 TFT-LCD 兩大產業,雙雙因匯率因素造成國際競爭力下滑,虧損十分慘重。我國面板產業另一個問題,係缺乏品牌奧援。韓國二大面板廠三星與 LGD(前身為 LPL;樂金飛利浦),除自身本為世界液晶電視前五大品牌外,又與SONY 與飛利浦等知名電視品牌有合資或共同設廠的合作關係,以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場為例,前五大品牌除夏普外均採用韓國面板為主,市佔率高達 45%,即使再扣除已經淡出品牌的飛利浦,也還有近四成的佔有率,產品有穩定的需求。反觀,台灣廠商雖然也發展出少數幾個電視品牌(如 Benq、CHIMEI、AOC、Hannspree、VIZIO、Olevia 與 Polaroid 等品牌),然這些都僅能算是區域性或是二線品牌,面板需求量相對有限且不穩定,景氣一變動,訂單就會立即跟著下滑。第二節 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展望 2010 年,LCD TV 出貨量預計將高達 1.56 億台,較 2009 年成長 20%,雖然韓系與中國 TV 品牌業者仍多屬自行製造,但面對日系大廠委外比重轉趨積極,無疑是台灣 LCD TV 組裝廠擴張的大好良機。面對這波 LCD TV 的高成長趨勢,除了嘉惠台灣代工產業外,台灣 LED 業者與中、韓的 LCD TV 大廠合作密切,也可望持續受益。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目前關鍵技術、電視機產業的品牌、通路和技術主導權幾乎均掌握在日韓廠商的手上,雖然台灣面板廠具有技術能力,但是,液晶電視維修後續的視訊處理技術、45彩色的畫質控制,甚至是各地區不同的廣播系統,都會影響到想要切入此市場的廠商。因此,台灣 TFT-LCD 面板廠所能掌握的部份,並不是 LCD TV 絕對的關鍵技術。台灣若欲突破技術的重圍,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考慮結合新功能、提升生產技術與設法降低固定成本投資;在生產與供應鏈管理方面,應整合國內的上游廠商以求大幅降低成本,以發揮價值鏈上的最大效益,以求擁有未來產業的主導權;在策略聯盟方面,台灣廠商間應朝向籌組研發聯盟、產能協調、異業結盟發展,擺脫日本、韓國在技術上的羈絆與建立產能的優勢;強化自身的專利佈局,提高附加價值等周邊的技術方向著手,才有可能增加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用了四年便出現爆線現象,近來更出現七彩殘影,實在有點受不了,也   |   回上頁   |   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在平面電視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