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最早是由奧地利的植物學家發現於 1888 年,直到 1971 年,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的顯示)型 LCD 推出後,LCD 産業才進入真正的發展期。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有源矩陣概念的提出,TFT-LCD 技術開始逐步成型,並且於 90 年代初期在日本開始産業化。現今主流的液晶顯示技術,可顯示高階彩色影像的主動矩陣型(Active Matrix)液晶,以 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主動元件來驅動各個像素液晶的方式,其中較常見的主動元件是非晶 Si-TFT (Amorphous Si-TFT),TFT 是以靜態驅動液晶故可應用於大面積、高解析度畫面,並且維持高顯示品質。圖 9 為 TFT-LCD 技術發展沿革,從 1990 年開始,日本的 Toshiba 首度將TFT-LCD 應用在 10.4 吋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開始帶起了全球顯示器產業的革命。在 TFT-LCD 產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幾乎只要每前進一個世代,都會發生產能過剩,造成價格下滑,因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然後供不應求的情形開始發生,促使 TFT-LCD 前進一個世代,「液晶循環」就因此而生了。在 1995 年以前,TFT-LCD 還只是單純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主要還是以日本為發展重心。但是自 1996 年開始,TFT-LCD 進入了第三代生產線,也開啟了液晶顯示器的應用,在發展初期由於材料及零組件價格昂貴,生產良率不高且又必須面臨與 CRT 顯示器的競爭,發展過程非常艱辛。隨著韓國和台灣開始加入 TFT-LCD 的生產,競爭可說更加激烈,但是韓國和台灣液晶電視修理面板廠商挾著量產技術的優勢及較低廉的人工成本,雖然在關鍵材料及零組件的取得成本稍高於日本,但是還是非常有競爭力,並且淘汰了一些日本廠商。2000 年開始進入第四代 TFT-LCD 生產線後,韓國取代了日本在次世代玻璃基板規格的製定上取得主導權,成為大尺寸 TFT-LCD 面板的霸主,台灣也成為成功的追隨者,與韓國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取得領先的地位,日本廠商則受限於生產規模及生產世代的影響,逐漸退出信息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轉而開發中小尺寸及液晶電視的應用市場,市場走向分工的態勢逐漸明朗化。
下游組裝及通路對面板產業異常重要,因向下整合則在價值鏈中的價值,如圖 6 所示。圖 6 LCD TV 產業的價值鏈結構就各廠商在產業價值鏈的經營狀況,依市場研究機構 Witsview 在 2005 年 5月針對 32 吋 LCD TV 市場報價的成本分析,見圖 7 所示,相對於品牌為液晶電視報價帶來將近三成的貢獻,LCD 面板模組僅佔液晶電視報價的 25%,至於同樣與品牌位於產業價值鏈下游的零售、行銷與通路,另外佔去報價的三成。因此,在液晶電視的競爭上若缺乏品牌的經營,整體將立刻喪失接近約報價之六成的利潤,整體而言,韓國廠商與日本廠商在企業結構的表現方面,還是比台灣廠商具優勢,而在台灣廠商品牌知名度的排序,友達最優、瀚宇彩晶與華映次之、奇美再次之、廣輝由於完全無品牌經營故最不具優勢。第四章 液晶電視維修 (LCD TV)產業特性分析第一節 產業特性分析TFT-LCD 產業屬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生命週期短、生產線技術更替速度快、專利數多、國際化分工現象普遍,且價格處於波動不定之非穩定平衡狀態;根據 ITIS 平面顯示器產業報告書,針對大尺寸 TFT-LCD 產業特性可歸納如下五點:(一) 資本密集,廠商進入障礙與退出障礙高一個大型 TFT-LCD 廠商,建廠資金從技術研發至量產階段均需投資至少百億元以上。固定資產之投入龐大,要達到規模經濟的產量相對提高,產業的進入障礙也就相對提升;產業投入高固定成本形成產業的退出障礙。由於 TFT-LCD產業資本密集的特性,造成廠商所需要負擔的各種成本很龐大,產品若具競爭力,規模經濟成為發展之必要條件。TFT-LCD 產品本身若無法差異化,產品規格標準化情形下,規模經濟也是廠商存活的唯一選擇。(二) 技術密集,智慧財產權形成法律進入障礙TFT-LCD 與 IC 之製程極為類似,技術層次高而複雜,從上游設備、各種材料與零件特性、面板製程到模組組裝技術,仍在持續開放改進中,且每一畫素是單獨驅動,欲達到最高良率是很大的挑戰。加上台灣廠商在此產業中屬於後進廠商,韓國與日本在此產業中已申請許多原理、設計與製程的專利,因此由技術密集所衍生的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也是台灣廠商需要克服的困難點之一。(三) 價格受市場供需及景氣循環影響TFT-LCD 的價格明顯受到市場的供需所影響,由於 TFT-LCD 的生產廠商無法預見實際的市場需求,因此只能夠依據經驗法則進行生產決策。
在面板廠重視經濟切割效率,市場對16:10寬螢幕機種接受度高,以及Moni-TV的崛起,面板廠仿照液晶電視維修尺寸在IT產品推出16:9寬螢幕機種,如2008年下半年陸續問世的15.0吋、18.5吋、20吋、21.5/21.6吋,甚至23吋到27吋等一系列產品,在2008年約達到整體監視器1成比重,預估2009年將上看3成市占率。到了2010年,16:9將超越16:10成為主流,寬螢幕機種也將占整體監視器8成以上。此外,2008年下半年16:10亦推出部分22吋、26吋等大螢幕新機種,未來不僅寬螢幕液晶監視器仍會主導液晶顯示器發展趨勢,預期2009年20吋以上寬螢幕機種將快速成長,占整體液晶顯示器的比重上看3成。2008年第四季需求反轉點礙於金融危機,根據WitsView,液晶螢幕廠商2008年第四季出貨較第三季衰退7.4%。傳統出貨高峰的第四季,其出貨表現反映了終端市場需求低迷的現象,一反常態在旺季出貨卻呈衰退表現。從各區域的出貨狀況分析來看,北美市場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大,主要廠商在北美的銷售均呈現下滑,其他地區則亦在此波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下,整體市場消費力道薄弱。就前五大液晶監視器品牌的表現來看,HP、Acer、Samsung、Dell與LGE,在全球經濟面臨挑戰的環境下,僅Samsung和Acer表現尚可,2008年第四季出貨量較2007年同期分別有2%與9%的成長率。這顯示液晶監視器市場在第四季出貨雖然下降,但不如先前預測的嚴重。第五章 全球大尺寸平面顯示面板應用市場分析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 5-3 大尺寸LCD於資訊應用市場發展趨勢這一波經濟不景氣對新興市場也造成衝擊,唯一能夠在這時期持續成長便是中國大陸。中國的液晶監視器在2008年第四季出貨較上一季成長11%,超越了北美市場,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的液晶監視器銷售市場。
的發展,由於 TFT-LCD 開始取代 CRT 成為桌上型電腦和電視維修 | 回上頁 | (單 位:千 台 )資料來源: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