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3-05
李全順 : 2025 - 3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關稅亂象激起滯脹經濟亂局 政策迷途促變復興未來宏圖】

關稅亂象激起滯脹經濟亂局  政策迷途促變復興未來宏圖

    在川普主政下的美國經濟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之中,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形成了極為矛盾的局面。近年來,通貨膨脹愈演愈烈,物價大幅攀升,但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卻出現了明顯的增長乏力甚至衰退跡象,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停滯膨脹”。在這一背景下,各項經濟資料紛紛說明,雖然FED鍾愛的PCE物價指數顯示出溫和增長,但消費者個人支出卻出現了近四年來最大幅度的回落,這種矛盾的經濟信號使得市場信心不斷受到打擊,投資者對未來經濟走向充滿擔憂。市場的這種焦慮情緒不僅反映在國內消費的低迷上,還波及到了美元匯率、國債收益率以及股市等多個金融市場領域,使得美國經濟面臨多重壓力與挑戰。
   
    宏觀經濟數據顯示,1月份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了0.2%,而經過通膨調整後的實際個人消費支出環比更是下降了0.5%,這無疑是近四年來最大幅度的下滑。汽車等耐用品的購買大幅縮減,加上服務支出增速疲軟,使得整體消費市場呈現出萎縮態勢。消費作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低迷表現必然會影響到整體經濟的活力。消費者支出減少的背後,不僅反映出民眾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也暗示著實際購買力在通膨壓力下正逐步縮水,進而可能導致更大範圍的經濟衰退風險。同時,由於物價持續上漲而收入增長滯後,消費者的購買力受到了極大擠壓,使得經濟內需面臨嚴重萎縮的威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驗證了部分分析師關於美國經濟“停滯膨脹”風險的判斷。
   
    美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表現也同樣讓人擔憂。根據最新的ISM製造業指數資料,2月份的指數僅為50.3,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0.8,而1月份的前值為50.9,這顯示出製造業擴張勢頭明顯減弱。同時,新訂單指數和就業指數也出現了顯著下滑,新訂單指數從上月的55.1驟降至48.6,就業指數也由50.3降至47.6,連續9個月中有8個月呈現萎縮狀態。雖然在此期間物價支付指數卻大幅攀升至62.4,顯示出價格壓力不斷增強,但服務業作為美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低迷表現更是讓市場憂心忡忡。標普全球和Markit發佈的服務業PMI資料均顯示服務業活動明顯收縮,尤其就業分項指數的下降,預示著未來勞動力市場和整體經濟活動可能進一步受到拖累。這種局面使得美國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失衡問題愈加突出,說明經濟復甦乏力與價格上漲雙重壓力正在加劇。
   
    川普政府的激進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自川普上臺以來,其頻繁採取的高額關稅措施在貿易戰的背景下不斷升級,對進口商品形成了強有力的制約。2月初,川普簽署行政令,對來自加拿大、墨西哥的部分產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並在隨後確認了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一步加征措施。與此相對,川普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額外10%關稅,使得對中國商品的總體關稅累計達到20%,而中國也採取了反制措施,對美國產品實施了相應的關稅。這一系列的關稅大戰使得進口商品成本顯著上升,國內市場難以獲得來自國際市場的物美價廉的產品,從而進一步推高了國內物價水準。根據美國彭博社的民意調查,近60%的美國人預期這些關稅政策將直接導致物價上漲,進而打擊了消費者信心和購買意願,形成了通膨與經濟衰退相互交織的惡性循環。
   
    除了對進出口環節的直接衝擊之外,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對整體經濟信心造成了嚴重打擊。企業界對未來經營環境的預期不斷惡化,擔心貿易壁壘將使得供應鏈中斷、成本上升,從而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夥伴國的反制措施不斷升級,使得美國出口面臨巨大阻力,這不僅削弱了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間接影響了國內投資和就業水準。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讓全球市場普遍擔心美國經濟將陷入一種“軟著陸”乃至“硬著陸”的局面,而這一預期又反過來對消費、投資、就業等多方面形成負面影響,使得經濟整體運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在金融市場上,這一系列經濟信號也得到了直觀體現。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下跌至4.1%,而二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跌至3.84%,這說明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正在急劇下降,轉而尋求更為安全的資產避險。同時,美元匯率連續下滑,從3月初的107.3671迅速跌至105.1432左右,顯示出國際市場對美元信心的動搖。股市方面,美股特別是道瓊指數也在高位連續出現大幅回檔,市場投資者在高估值背景下對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加劇,導致股票拋售情緒蔓延。整體來看,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既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潛在衰退風險的擔憂,也預示著未來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調整,甚至出現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的可能性。
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急劇下滑則是另一項令人揪心的數據。2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近四年來的最大跌幅,各年齡層和各收入群體的悲觀情緒普遍抬頭。這種信心的喪失不僅反映出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和擔憂,同時也暗示著實際消費支出可能會因信心不足而進一步萎縮。消費者信心的低迷無疑將對整體經濟產生連鎖反應,因為在消費驅動型經濟中,信心的下降往往意味著支出減少、生產活動放緩、企業收入下滑,從而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衰退。美國經濟內部的這一連串惡性信號,正逐步削弱經濟復甦的基礎,為長期停滯膨脹風險埋下了隱患。
   
    企業對未來經濟環境的擔憂也日益加劇。許多企業管理層在面對不斷升級的關稅和地緣政治風險時,紛紛選擇謹慎行事,推遲或縮減投資計畫。製造業經理人的樂觀情緒在關稅威脅與地緣政治風險雙重壓力下迅速轉變為謹慎態度,這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決策,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於就業和整體經濟活力的擔憂。服務業作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其低迷表現更是凸顯了經濟內部需求的脆弱性。企業界普遍認為,如果消費支出繼續萎縮,將會對經濟增長形成長期性的制約,進而使得美國經濟陷入長期低迷狀態。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如何在控制通膨與刺激經濟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政策制定者的難題。
   
    總體而言,川普主政下的美國經濟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轉型和震盪。高通膨和低增長的雙重困境使得美國經濟陷入了一種“停滯膨脹”狀態,這種現象不僅對內需市場造成了衝擊,也使得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國際競爭力受到削弱。未來,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持續影響,美國經濟可能會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為應對這一局面,政策制定者需要在通膨控制與經濟刺激之間尋找微妙平衡,既要防止物價進一步失控,又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恢復消費者信心和企業投資熱情。此外,如何妥善處理與主要交易夥伴之間的關稅糾紛,也是維護美國長期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未來數月內,經濟政策和國際貿易談判的走向將直接影響美國經濟的中長期前景,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也需時刻關注相關政策調整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美國經濟面臨的這一系列挑戰不僅僅是數據上的波動,更是經濟結構和政策導向深層次問題的集中體現。從通膨的持續上升,到消費和投資信心的急劇下滑,再到製造業和服務業整體萎縮,各項指標均說明,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而複雜的內部調整。在這種背景下,政府與FED必須共同應對內外部壓力,既要採取靈活的貨幣政策調控,又要適時通過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的復甦。當前的局面要求決策者在政策執行上更加精准和有力,以便在經濟低迷的同時防止通膨失控,避免出現“政策兩難”的局面。面對這一系列困境,許多經濟學家和市場分析師均警告,如果不能及時出臺有效的應對措施,未來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更深的衰退泥潭,進而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全球貿易環境的複雜變化也為美國經濟復甦增添了不少外部障礙。隨著其他主要經濟體對美國關稅政策的反制力度不斷加大,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新洗牌的風險,交易夥伴之間的摩擦日益激化。美國出口企業在面對不斷上升的貿易壁壘時,其國際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均受到嚴重衝擊,進一步削弱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也因貿易戰和國內經濟不確定性而逐漸減弱,這種信心的缺失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導致美元貶值和股票市場頻頻出現大幅波動。種種跡象說明,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美國經濟要想重拾往日輝煌,必須面對來自內外部的多重壓力,並在政策調控、貿易談判與國際合作方面做出艱難而必要的抉擇。
   
 縱觀當前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不難發現,川普政府在推動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同時,也無意中加劇了國內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高關稅政策在短期內雖然可能保護某些國內產業,但從長期來看,卻使得市場競爭受到扭曲,資源配置效率下降,最終導致經濟整體活力減弱。特別是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單邊主義政策和保護主義措施很難長期維持經濟的高增長狀態,相反,更容易引發國際間的連鎖反應,形成新的貿易壁壘。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美國必須在保護本國產業與融入全球市場之間找到平衡點,否則不僅會面臨國內需求萎縮的風險,還可能在國際貿易中失去競爭優勢,進一步影響整體經濟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川普主政下的美國經濟正處於一個多重挑戰交織的轉折期。內需低迷、製造業疲軟、服務業萎縮、消費者信心崩潰以及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共同構成了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經濟結構失衡和政策不確定性使得經濟增長動力不足,而高通膨壓力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平衡。如何在遏制通膨的同時啟動經濟增長,恢復市場信心,成為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道艱難命題。未來,美國政府需要在貿易政策、貨幣政策與結構性改革等多個層面上做出協調與調整,以期在不破壞長期經濟增長潛力的前提下,有效應對當前的經濟困境。
   
 整體而言,這一系列現象既反映了川普政策的直接影響,也揭示了美國經濟內部潛在的結構性矛盾。高額關稅、貿易摩擦和內需不足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美國經濟未來一段時期內不容忽視的系統性風險。面對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內部矛盾的激化,川普政府若不能及時調整經濟戰略,採取更為靈活和務實的政策措施,勢必會使美國經濟陷入長期的低迷狀態,甚至演變成更大範圍的經濟衰退。這不僅將對美國國內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會波及全球金融體系和國際貿易秩序,成為各國經濟政策調整的風向標。
   
 川普執政期間,美國經濟所呈現出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從通膨壓力到消費萎縮,從製造業低迷到貿易摩擦頻發,每一個環節都在警示決策者:如果不能及時找到政策的平衡點,經濟停滯膨脹將成為一個長期困擾美國的難題。各方面資料均說明,當前美國經濟正面臨著內外部多重挑戰,未來的發展方向將直接取決於政府是否能夠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有效整合內需與外部資源,實施精准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以恢復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重振市場信心。面對這一複雜局面,決策者必須深刻認識到政策失誤帶來的連鎖反應,並在調整經濟政策、優化產業結構與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採取更加務實和前瞻性的措施,從而為美國經濟走出困境提供堅實保障。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