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知識分享

2012-12-26
台灣咖啡未來將無可限量

【台灣咖啡史】 

清領時期
1884年: 由清領時代的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所引進的阿拉比卡咖啡品種,是咖啡在台灣最早的明確種植紀錄。
1930年代,咖啡在台灣真正的大規模種植,日本人在恆春、嘉義、士林設立農事機構積極引種培育,咖啡成為重要特用經濟作物,地方品牌如台東豐田村咖啡更外銷日本。
 
日據時期
1939 年: 成立東台灣及木村咖啡株式會社。台灣引入咖啡期間,大稻埕著名的茶商李春生。
1935 年: 以烘培咖啡運往英國倫敦販賣,獲得英國官方的讚譽,此事也讓日本大正天皇大為讚賞。當時粗估種植的面積,有數百公頃。
 
光復初期
1982 年: 台灣的農業年報中,已經沒有了咖啡的種植資料。
 
台灣的咖啡產業進入失落的二十年。在這段時間,隨著擁有種植咖啡經驗的農民逐漸凋零,咖啡種植的技術慢慢失傳。
 
台灣咖啡的復興
1999年: 921大地震,台灣中部災區遭受大規模土石流破壞,大量的檳榔樹是土石流的禍首,於是檳榔樹被大規模的砍伐。然而為了兼顧農民的生計,政府與民間部分人士,鼓勵災區的農民改為種植水土保持能力較檳榔樹強、有經濟價值的咖啡樹。因此,目前台灣許多的咖啡莊園,多為檳榔樹與咖啡樹混植的狀態。
 
目前較為著名的產區包括雲林古坑與台中東勢。古坑咖啡被大量的包裝行銷。台灣的民眾都十分驚訝,因為很少人知道台灣也能種植咖啡。台灣土生土長的咖啡便造成了一股熱潮,更被製作為即溶包裝大量販售。





回上頁   |   下一則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