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輔具相關知識

2021-04-28

部協助翻身。 (三)上下床:早期下床很重要,可以預防術後併發症。如有頸架,可

家屬也可在旁 將一手放在病人肩部、一手放在臀部協助翻身。 (三)上下床:早期下床很重要,可以預防術後併發症。如有頸架,可在頸架 固定好後再下床,下列介紹二種可減輕疼痛的翻身方法。 運動方式 運動圖示 1.首先翻轉側身靠近一側床緣並且雙 膝彎曲。 2.用肘部和另一手撐起身體,同時雙腳 離床著地。執行過程中仍保持耳、 美國aspen肩成一直線。 ★上床方式則與下床步驟顛倒 衛教小組 NF0270201 2 二、出院後日常活動 正確的頸部姿勢讓手術後的頸部得到良好的保護及瘉合,下列幾個日常活 動圖片及說明,提供您做為參考。 正確姿勢 重點說明 錯誤姿勢 站或坐時: 收下巴後頸部伸直,站立時再 加挺胸。 ★切記!不可在椅子上睡著 了。 拿、放高處東西時: 用椅子或梯子墊高,避免目標 物高於過於頭,也不可長時間 仰著脖子及伸長手臂。


運動時要自然呼吸切勿憋 氣。若是剛受傷的急性期,應多休息暫時勿運動。 1. 收下巴運動:頸椎壓迫頸圈輔具可放鬆頸部關節及減少神經壓力。 站直或坐直,先將頭維持在正中姿勢,往後收下 巴,讓後頸有緊繃感維持 10 秒後放鬆,一次做 10 下。 2. 牽拉運動:可伸展僵硬的頸部肌肉以舒緩肌肉並減少頸神經壓力。 此動作為漸進、緩和的伸展運動,每下停留 10 秒,同一方向做 3~5 下,伸展的程度以感到肌肉緊 繃或有輕微痠痛即可。牽拉方向為左右側邊 ( 圖一 ) 及左右斜前側 ( 圖二 )等。 圖一 圖二 認識脊柱側彎---物理治療篇 台北榮民總醫院 復健醫學部 物理治療師 陳薇如 Ø 如何發現充氣頸圈脊柱側彎? l 高低肩 l 骨盆兩側不等高、甚至往一側突出 l 大小胸 l 身體往前彎腰時發現背部有一側隆起 (圖片來自 Advocate Medical Group) Ø 脊椎側彎之成因 1. 先天性脊柱結構異常(骨骼結構異常如半椎體、肋骨缺

 


第四、附加療法 的治療方式琳瑯滿目,既沒有醫學界的背書,也沒有其他的臨床研究證明有效, 多數是治療者宣稱及誇大的療效,不足以完全採信,因此,有需要進一步醫學界 的臨床研究及篩選。因此以上的四種治療方式,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最後,對脊椎側彎的病患來說,至今仍找不到一種治療方式能確實有效根 治,而且無任何副作用。復健醫療器材但並不是就該完全絕望。在美國德州的貝勒脊椎側彎中 心(Baylor Scoliosis Center)的主管歐布利恩(Michael F. O'Brien)醫師就說: 「嚴重的脊椎側彎是相當嚴重的殘疾,因此尚有相當大的潛力來改善此種病症。」 (註三十七)這或許就是我所能找到最正面的答案吧!希望醫學界及有志之士 們,共同努力,來解決人類的這個謎題。 肆●引註資料 註一、孫鴻明(2007)。分析胸椎脊椎側彎術後結果之影響因子與臨床探討。私 立長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頁 1。 註二、孫鴻明(2007)。分析胸椎脊椎側彎術後結果之影響因子與臨床探討。私 立長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頁 4。 註三、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 側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頁 39。 註四、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 側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頁 40-42。 註五、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 側彎效果之研究。

 








當多,包括發炎、腫瘤、血管異常、先天結構異常等, 但仍以外傷及退化   |   回上頁   |   腿中間 § 橫切面 什麼是好的姿勢? § 矢狀面 ( 側面